大模型改变传统研发的工作方式,智能化重塑软件应用的未来图景。当 2024 年遇见 1024,程序员们在这个共同的节日里,见证着人工智能给软件开发带来的深刻变革。10 月 25 日,第五届 1024 程序员节持续聚焦于“智能应用新生态”这一主题,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开启崭新篇章。
昨日,。今日活动亦是精彩纷呈:以“2024 技术英雄会全体大会”揭开序幕,“2024 GitCode 开源共创大会暨 G-Star 嘉年华”、“TechoDay AI 原生云开发工具峰会”等技术分享活动展开。现场还设有“InsCode AI IDE 编程快速挑战赛”等互动环节,同步进行开源论坛、模型与工具论坛、智能应用论坛、研发效能论坛、算力论坛等数场主题讨论。
技术英雄会上,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先民发表致辞。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周平和长沙信产园(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党工委委员、长沙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傅纯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CSDN 创始人&董事长、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蒋涛开场致辞。他强调:“程序员节在长沙已经办了 5 年,影响力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得益于大的环境,开源正当时。” 蒋涛指出,开源是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基础,如今 AI 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开源大模型。在此趋势下,以 InsCode AI IDE 为代表的工具重塑了传统编码流程,整个行业正在面临 AI 带来的生产力大革命。蒋涛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程序员爆炸的时代——他们不再以写代码为主,而是以思考和创造为主。”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夏志杰登台演讲。他坦言自 1982 年开始编程,同时也是 CSDN 资深注册用户,并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智能制造软件技术》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夏志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历经四次科技革命,如今来到了以 AI 技术为标志的“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新质生产力时代。与传统生产力相比,他认为新质生产力时代的核心特征在于: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飞跃式增长,而非传统生产力的缓慢积累。其中,AI 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技术,在多个软件领域应用广泛:基于设备互联与感知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设备管理软件、工业装备数字孪生软件、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和智能工厂软件。
CSDN 高级副总裁李建忠以《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应用范式转换》为题,阐述了计算任务模式的三次演进:从大模型之前以存取、查找为核心的「检索模式」,到当前由 GenAI 带来的以学习、预测、创造为核心的「生成模式」,再到未来由智能体驱动的、以推理、协作、执行为核心的「行动模式」。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互联网将从传统的“信息网络”演变为“行动网络”,用户只需表达需求,智能体便能自主完成规划、协作到执行的全过程。这种范式转换将重构未来产品设计,产品经理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人类-智能体协作的新场景下重塑传统互联网业态。
华为近日正式发布了原生鸿蒙系统 HarmonyOS NEXT,这是 HarmonyOS 诞生以来的最大一次升级。基于此,华为专家周女士分享了鸿蒙生态的最新进展。她指出,鸿蒙系统研发了近十年,终于打破对 Android 的依赖完成了从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编程框架,到AI框架和大模型的全栈自研,成为了我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目前鸿蒙生态设备已超10亿,鸿蒙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位列前二,上架的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数量也已历史性地达到了 15000 个。同时周女士也坦言,只靠华为是无法做成鸿蒙生态的:“开发者是生态繁荣的根基,我们深知,唯有让开发者先成长、先获益,生态才能持续发展,开发者先赢,鸿蒙生态才会共赢。”基于此,华为已于 10 月发布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开发者只需完成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并上架,满足评选标准即可获得最高百万现金和价值 500 万流量激励,这将鼓励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积极投入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共建鸿蒙繁荣生态。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林咏华以“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开源协作生态:从数据到系统的开源与合作”为题,深入阐述了开源在 AI 发展中的根基性作用。她指出:“没有开源就没有 AI 技术的发展。自从大模型进入研发元年以来,AI 相关开源项目增长超过一倍。” 然而,中文数据的状况令人堪忧,陷入了「数据孤岛」的困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为此联合 80 多家机构开展数据开源工作,并在 2024 程序员节首次发布 Infinity-MM 千万级多模态指令数据集。而在计算架构方面,面对 AI 芯片生态割裂的挑战,林咏华提出了基于 Triton 语言构建统一算子库的解决方案。“就像当初通用处理器的发展有 80 多种不同架构,最终通过统一的 C++ 语言和 GCC 编译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希望为 AI 芯片打造这样的分层架构:统一语言、统一算子库,各个厂商只需要把编译器移植到自己的平台上。”
在本次大会现场,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周平正式发布了《湖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蓝皮书》。湖南省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湖南省首批数据服务商能力与人工智能企业能力评估结果和 2024 年湖南省软件行业典型软件产品和典型解决方案,并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可控开源创新中心副主任杨程,以及湖南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省直高新委员会副主委喻晖为获评企业授牌。
紧接着,腾讯云开发者产品中心总经理刘毅围绕《AI 原生时代的新质软件开发》展开了深入探讨。身处 AI 时代,刘毅指出 AI 正在逐渐赋能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重点,通过 AI 全面使能,推动智能化进程。例如在腾讯的应用实践中,AI 显著提升了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助力软件团队在需求开发、代码调试、评审等环节中实现更高效的交付。目前,腾讯内部已经有 80% 的程序员使用腾讯云 AI 代码助手实现开发提效,日均有 33% 的代码由 AI 生成,整体编码效率提升达到 42%。同时,刘毅也强调,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和规模性问题并未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AI 的作用在于提高工程师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而非替代他们:“在 AI 时代,开发者与代码大模型是结伴同行的伙伴,携手共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IDEA 研究院基础软件中心首席科学家、MoonBit 项目团队负责人张宏波以《AI 编程:自底向上的方法》为题展开演讲。传统编程语言大多是为了和人更好交互,而大模型时代下大部分代码由 AI 生成,此时编程语言需要跟大模型、人、三者进行交互。基于此,张宏波认为要在 AI 浪潮下设计一门新的编程语言——MoonBit,一种专为 AI 开发而设计的革命性编程语言,通过先进的静态分析重新定义 AI 编码并消除幻觉。据张宏波介绍,MoonBit AI 主要具备四大特点:平坦化设计,适配 Transformer 架构;融合传统的 IDE 智能和大模型智能;快速实时的语义补全;更好的静态分析与测试验证。
张宏波 IDEA 研究院基础软件中心首席科学家、MoonBit 项目团队负责人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大模型正在重新定义软件开发的边界和方法论。从代码补全、自动化测试到架构设计,软件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 2024 技术英雄会的圆桌对话环节,在 CSDN &《新程序员》执行总编唐小引的主持下,多位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大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新范式”主题,展开了一场富有洞见的深度对线 年软件开发领域的焦点话题,大模型带来的研发范式转变首先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思想交锋。百度智能研发团队副总经理、文心快码(Comate)负责人彭云鹏从 AI 原生应用的视角指出:“传统的软件工程主要围绕代码构建,而 AI 原生应用则将代码工程与数据工程、提示词工程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构建模型,实现能力强化和系统评测,这标志着软件开发范式的重要转变。”
MetaGPT 项目作者、DeepWisdom 创始人兼 CEO 吴承霖分享了对多智能体发展的深刻洞察:“多智能体将是智能系统的终极形态。这一判断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察——从农耕到工业化的转变中,社会分工催生了职业化,进而推动了专业化进程。在软件开发领域,从产品架构师到项目经理,从 QA 到用户体验,这种专业分工的模式正在被验证。”
CSDN 高级副总裁李建忠则提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观点,认为未来软件开发将面向神经网络编程,并举出了一道实例:“特斯拉的 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通过端到端训练实现了代码量的大幅降低,同时提升了系统的泛化能力。这表明数据正在取代算法成为编程的核心要素,通过神经网络权重来引导软件行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关键在于如何让数据反馈有效指导传统软件开发,而不是简单追求代码生成量的提升。”
华为软件云首席架构师 olkov Mikhail 探讨了集成开发环境的演进趋势:“在 AI 驱动开发的新范式下,IDE 将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它不仅要支持传统的代码编写和解读,还需要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将需求与产品特性有机结合,并促进更有效的用户交互。未来的 IDE 将成为一个融合 AI 能力的纯粹生态系统。”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林咏华回顾了 AI 的演进历程:“很多年前,大家就提出了「AI For All」。我们对此的第一个想法是用 AI 辅助数据,但那时还是有监督学习的小模型阶段。到了今天的大模型时代,我们开源了大量指令数据集和预监督数据集,实现了 AI 数据质量的自动化分层。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打造 Data Agent(数据智能体)概念。” 展望未来,她进一步指出,“我们使用 Agent 来自动调用不同的数据清洗、过滤和构造能力来处理和合成新的数据。未来开发者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可能不再是写出高质量代码本身,而是提出创新性的需求。”
吴承霖以抖音与传统影视行业的关系为例,指出新技术带来的是增量发展而非替代:“新兴技术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传统行业的消亡,就如同抖音的流行并未取代电影工作室,而是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建忠强调了软件系统的独特性:“在人类工程领域中,软件系统以其复杂性和智力密集性独树一帜。大语言模型在代码生成方面的突破只是整个技术变革的开端。”
olkov Mikhail指出了软件工程师角色的转型方向:“随着 AI 在代码生产方面日益成熟,未来的软件工程师将更注重领域专业性,着重于需求理解和人机交互的把控。”
林咏华就人才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未来初级程序员数量肯定会减少。从美国高校课程体系的演变可以看出,跨学科融合已成趋势。面对 AI 工具的崛起,扎实的专业功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未来留给人类的必然是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彭云鹏:“对大部分工程师而言,写代码依然是我们的工作。如何用好 AI 相关工具,拥抱 AI,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工程师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被问到 AI 会不会替代你时,我的回答是:AI 不会替代你,但 AI 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GitCode 开源共创大会暨 G-Star 嘉年华:构建可信开源新生态
“GitCode 开源共创大会暨 G-Star 嘉年华”的开幕式上,CSDN 高级副总裁 & GitCode CEO 于邦旭重磅发布了 G-Star Landscape 1.0。随后,CSDN 创始人&董事长、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蒋涛,华中科技大学网安学院执行院长邹德清教授,武汉金银湖实验室专职副主任陈兴跃,以及 GitCode 副总裁詹兴豪共同见证了 GitCode 可信开源频道的正式上线。大会不仅展示了十大 G-Star 优秀项目的精彩路演,还设立了多个重要奖项,包括年度十大开源项目、十大开源社区、十大新锐项目和年度开源人物等重量级荣誉。在启动 GitCode AI 大赛后,大会宣布成立首届 G-Star 共创委员会并发布自治治理体系,开启了开源治理的新篇章。华为云 PaaS 开发者生态总监张彦伟以“CodeArts 加速软件智能化研发”为主题,分享了如何让开源生态开发更简单高效。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三个主题研讨空间:由数美科技高级副总裁周秋野主持的“开源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华为云 PaaS 开发者生态总监张彦伟与华为云 CodeArts IDE 专家 asina Daria 共同主持的“开源社区运营:共建共享的实践策略”,以及 GitCode 产品团队主持的“GitCode 吐槽大会”。活动最后在湘江夜韵全球开源之夜暨 G-Star 家宴中圆满落幕,展现了开源社区的活力与凝聚力。
腾讯云在本届程序员节上举办“TechoDay AI 原生云开发工具峰会”,推出 AI 原生云时代超级“码”力工具箱,腾讯云认为,在大模型参数、多模态数据、复杂部署环境的 AI 原生云时代,我们需要为开发者提供低门槛、高效率、支持多模态的开发工具为开发“增质”。
腾讯云多位产品技术专家分享了不同工具产品在解决客户场景痛点中的场景实践,其中包括:腾讯云开发者 AI 产品负责人汪晟杰讲述基于 AI 代码助手助力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技术实践;腾讯云高性能应用服务 HAI 产品经理闫钰承分享基于腾讯云高性能应用服务 HAI 3 分钟高效打造 AI 超级应用;腾讯云向量数据库产品经理熊鑫,基于腾讯云向量数据库的 RAG 最佳实践;腾讯云开发高级工程师赵兵分享了腾讯云开发智能化探索及多端(移动/web/微信小程序)多端兼容覆盖。会上,腾讯云产品四部总经理田超、腾讯云开发者 AI 产品负责人汪晟杰、CSDN 高级副总裁李炯明、CSDN 用户增长运营总监胡必腾共同发布了“腾讯云 AI 代码助手产品推荐官计划”,邀请各位开发者体验 AI 代码助手,一起拥抱 AI 时代,助力 AI 全自动开发+部署+运维的终极想象更快到来。
北京初心开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宋可为担任出品人的开源论坛以推动开源生态繁荣发展为主线,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CNCF 基金会董事任旭东为论坛致辞。昇思 MindSpore 开源生态总监杨滔以“昇思 2.4 版本加速大模型原生创新”为题,展示了开源框架在推动 AI 创新中的关键作用。vivo 研发总监杨振涛从“最小可行治理 MG”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开源项目治理的创新思路。
OC 社区 Release SIG maintainer、腾讯高级工程师鑫分享了“国产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 OpenCloudOS 的维稳之道”,展现了开源操作系统的成长历程。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马俊以“openKylin 开源社区建设与实践探索”为题,揭示了操作系统开源社区的建设经验。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合作发展部部长付海巍带来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赋能产业发展实践”的分享,展现了中国开源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在论坛出品人、北京初心开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宋可为主持的圆桌对话环节,昇思 MindSpore 开源生态总监杨滔,vivo 研发总监杨振涛和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马俊等嘉宾就开源生态建设、社区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为中国开源事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数据研究组负责人刘广担任出品人的模型与工具论坛汇聚了一批深耕技术创新的实干家,共同探讨从数据到工具的全链条突破。
论坛伊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数据研究组资深算法专家谷舒豪以“千万级多模态指令数据集 Infinity-MM:驱动开源模型迈向 SOTA 性能”为题,揭示了海量优质数据对开源模型性能的提升作用。合合信息智能创新事业部研发总监常扬分享了“智能文档处理百宝箱”,展现了文档类应用研发的加速之道。华为主任工程师、openMind 架构师马勇强则深入解析了“openMind 应用使能套件”在昇腾平台上的创新实践。下半场,蚂蚁集团高级算法专家蒋炜带来了“智能画布 muAgent”的主题分享,展示了 Agent 框架的创新应用。墨奇数据 CTO & 联合创始人汤林鹏以“SQL 与向量融合的新范式”为题,介绍了高性能向量数据库 MyScale 的技术创新。华为软件云首席架构师 olkov Mikhail 分享了基于代码模型的 RAG 技术实践,而 InterSystems 中国 AI 领域工程师刘皆良则深入探讨了 RAG 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
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清湛智造总经理杨磊担任出品人的智能应用论坛深入探讨了 AI 技术的产业实践创新。论坛伊始,杨磊以“大模型驱动工业智造”为题,深入剖析了 AI 技术重塑制造业的新图景。华为开发者联盟开发者技术布道师、DTSE 教练徐毅以“让每个开发者拥有一台云主机”为主题,展现了开发基础设施民主化的愿景。
Elastic 中国社区首席布道师刘晓国分享了“以 Elasticsearch 向量搜索开发更好的智能应用”的创新实践,华为 HarmonyOS 开发者技术架构师 Peng Song 则深入探讨了“AI 辅助研发在鸿蒙应用领域的实践与思考”。360 亿方云 CEO 彭际华以“存智一体,构建知识驱动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为主题,描绘了 AI 服务的新范式。论坛最后,LaPlaceAILab 创始人衣冠锡深入分享了“企业级 AI Agent 应用构建与实践”的经验,为与会者展现了智能应用的广阔前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副总工程师、云原生产业联盟秘书长、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可信云工作组组长陈屹力担任出品人的研发效能论坛以“智能化转型”为主线,描绘了 AI 时代研发效能提升的创新路径。
论坛伊始,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业务主管刘天赐以“AI 赋能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工具链智能化演进与变革”为题,系统性地分析了 AI 重构软件开发流程的新范式。华为云低代码产品经理高妍带来了“低代码与大模型结合的软件开发技术与实践”的深度分享。商汤科技研发总监、小浣熊家族技术负责人张涛以“基石、路径、远山——大模型助力团队提效的技术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实战经验。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敏捷教练郝韫深入剖析了“研发效能体系搭建的实践与误区”。江苏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evOps 产品线、解决方案总监任也以“承上启下,全程可信”为主题,探讨了可信制品库的关键作用。论坛最后,中兴通讯数字技术产品部产品总监、DevOps 专家王文彬以“AI+DevOps 打造极致的研发效能”为题,展示了 AI 技术与研发实践的深度融合。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标委算力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陈海担任出品人的算力论坛围绕“智算产业创新”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华为昇腾计算 MindStudio 高级工程师封舒鑫以“MindStudio 使能大规模集群快速调优”为题,揭示了大模型时代算力调度优化的新思路。新华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韬以“算力×联接服务智算产业发展”为主题,展望了智算产业的创新图景。中兴通讯开源生态规划总工王长金带来“AI 时代的生态进化及智算架构的革新”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算力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中昊芯英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平晓峰以“TPU 架构 AI 专用芯片”为切入点,剖析了大模型基础设施的变迁与未来。论坛最后,湖南磐云数据有限公司总架构师彭俊以“如何构建按需使用的弹性算力系统”为主题,分享了算力服务化的创新实践,展现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新趋势。
大会现场还设置了 InsCode AI IDE 编程快速挑战赛,让参会者亲身体验 AI 辅助编程——“打字就能开发项目,聊天就能生成应用”的魅力,探索 AI 驱动的开发新模式。
在第五届 1024 程序员节的第二日,从技术英雄会上资深技术专家的真知灼见,到各个分论坛中深入浅出的专业探讨,再到各类创新工具的实际应用展示以及现场互动体验,无不彰显着技术变革的澎湃动力。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盛会,更是一次面向智能研发新纪元的探索之旅。
然而,这场盛事并未落幕,明日重磅开启的“《黑神话:悟空》挑战赛”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游戏编程世界;“超级码工厂-腾讯云 AI 代码助手大赛”与“超级码工厂-百度 Comate 大赛”则会展示如何利用先进的 AI 技术辅助软件开发,提升效率;“共码未来 HarmonyOS Workshop”将带我们领略开源的魅力,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新生态;“Amazon DeepRacer 自动驾驶赛车挑战赛”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AI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无限可能;最后,“智码启航:亚马逊云科技技术工坊”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在云端探索技术创新之路,在这里,我们将亲身体验到适用于软件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Amazon Q Developer。作为程序员的编程搭子,它将展示如何有效地帮助开发者获取技术指导、加速编码过程,并对现有代码进行现代化升级,从而展现最新的技术成果与应用可能性。
我们坚信,这些活动将激发技术上的交流与创意的碰撞,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也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