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网站pg电子网站从2013年到现在,MINIEYE已经实现了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前装和后装产品的全覆盖。其中前装产品的爆发集中在去年,尤其是和东风商用车进行了紧密合作,而在今年和明年还会有乘用车会安装相关驾驶辅助产品。
因此现在的MINIEYE也不仅仅生产摄像头,研发摄像头算法,同时还完成了惯性导航、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的落地,在今年还将激光雷达整合到了高精度地图中去,显然刘国清在实现自己对于MINIEYE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承诺,通过增强自身的整合能力,为越来越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继续提供感知能力。
另外,在数据方面MINIEYE也没有放松,他们从2019年开始加深对数据的挖掘,刘国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算法之间的差距有很大可能会被进一步推平,但数据不会,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越来越大。
这一点从特斯拉和Waymo身上都能看到很清楚,这两家公司的技术路线并不相同,但焦点都是围绕着数据。
MINIEYE对特斯拉的手法十分推崇,他们也在逐步打通这个部分。因为MINIEYE目前已经有大量产品在商用车上进行了前装,通过这些前装的产品,MINIEYE也在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
当聊起MINIEYE的未来,刘国清显然有自己的想法。从大方向上看,MINIEYE未来几年还是要推进高级驾驶辅助前装产品装车,同时对不同感知传感器整合做到持续的推进,更重要的是保持深挖数据,做到对数据进行足够的积累。
在具体技术方面,传统强势的摄像头感知方面继续深挖单目摄像头的潜力。这里要跟大家安利一个知识点,也就是单目摄像头和多目摄像头的问题。
而双目摄像头确实和一般的摄像头系统不同,它的本质就是立体识别(就是类似眼睛),目前在双目摄像头方面技艺高超的是斯巴鲁和博世。
博世的解决方案是在60m以内采用双目立体视觉,60m以外采用单目的算法,另外立体视觉对于不均匀的光照、雨雪天气都会影响他的成像,当然它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下,它相对于单目是有优势的。
目前来时,单目摄像头的驾驶辅助方案还是主流,其中原因除了成本,还有双目摄像头的体积大,不好在前挡风处安装。
第二个方向是自动泊车,MINIEYE的全自动泊车将会成为下一个商业化的项目,目前已经和车企进行了合作,我们在明年就能看到前装量产系统落地。
最后一个方向就是智能座舱。得益于MINIEYE在高级驾驶辅助里面积累的感知技术,他们还将其应用在乘员舱内。
另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在夜晚开车的时候,中控点亮会十分刺眼,那我们就可以追踪视线方向,当视线落在中控上,大屏幕才会被点亮。此外MINIEYE还会做一些多模态,就是把视觉的识别与语音的识别融合到一起,提供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比如监控车内遗留物品,孩子是否被所在车内。所以它是整个流程里面一系列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相当一部分是相当实用的。
刘国清坦言对这项技术预期跟高,因为这是个增量市场。MINIEYE目前在国内市场打的牌就是进口替代,而面对国外车企打的就是增量需求,通过这种差异化MINIEYE就能切到国外客户的供应商体系里面去。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又到了“CEO看自动驾驶”的环节,那么对于一个感知供应商,MINIEYE对自动驾驶到底有怎样的看法呢?
刘国清认为最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进展,特别是在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方面,进步并不明显,不过在自然语义方面有较大突破,感知这个市场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如果在人工智能方面没有太多突破,那么未来10年可能都是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第二,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则会推动L2的普及和技术升级,因此高级驾驶辅助才是未来5年增长和渗透的关键点,至于目前火热的Robotaxi可能会有更多示范和应用,但它的崛起势必需要更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来看就是一个长期的示范,并不会在5年内形成太大的规模。
总的来说,脚踏实地的刘国清对于自动驾驶行业还是十分稳重,显然在他看来,L2-L3才是未来5年最大的市场。
编辑点评:对于自动驾驶而言,感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很高兴能看到像MINIEYE这类的中国厂商正在冉冉升起,在这个市场中争取自己的话语权。这些隐藏的背后的、不为人知的企业,也将成为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基石,为中国未来的汽车行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图/文 汽车之家 冷晓阳)